水利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秉承“水润德厚、致知力行”的院训,扎根云南,服务西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致力于培养水利行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院及其所属专业是学校成立之初最先开办的院系和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和打造的特色学院,办学70余载,累计为社会培养了3万余名水利人才。
学院聚焦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紧扣云南“三个定位”和“3815”战略发展目标,锚定云南省水网建设的总体布局和主要建设任务,在国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积极推进“双高”建设,为水利行业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支撑保障,为云南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专业建设】
学院现开设有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岩土工程技术、水文与水资源技术、机电灌排工程技术、智慧水利技术、水环境智能监测与治理、水生态修复技术共9个专业。专业设置紧密衔接国家“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和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等重大工程需求,强化智能化、生态化方向。开设专业特色鲜明,在省内优势明显,其中6个专业是省内高职院校的唯一布点专业。专业建设成果丰硕,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建成校级特色专业2个,校级精品课程3门。
【教师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70人,其中“双师型”教师43人,占比61.4%;高级职称以上17人,占比24.3%;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55人,占比78.6%;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人,在读博士1人;多人获评全国水利职教名师、云南省教学能手。近几年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参编教材、专著19部,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发明专利、软著2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获省级以上教学能力比赛5项。
【实习实训】
学院实验实训条件优异,现拥有34个校内实训基地,面积5400余平方米,设备总值超2000万元,内设制图实训室、地质标本实训室、水利枢纽模型室、水力学实验室、建材实训室、土工实训室、施工实训基地、水利水电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水文气象观测场等,实验实训器材齐备,可满足各专业的实训教学需求,其中水利水电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获批省级建设项目。成立校级智慧水利等研究平台,建成校外实践基地50余个。



【学生成才】
学院毕业生去向落实率稳居省内高职院校前列,近三年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到94%以上。一大批毕业生服务于“滇中引水工程”“白鹤滩水电站”等国家级的大中型水利工程、水电站建设单位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项目,成为各单位技术骨干的中坚力量。
学院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扬州大学共建研究院、研究生实践基地,并开展“嵌入式”联合培养。联合云南农业大学获批首批“3+2”高本贯通项目,并已经招生办学。近几年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技能竞赛获奖80余人次,双创获奖20余人次。
面向未来,水利工程学院将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区域水利事业为使命,通过产教融合、专业创新、实践育人,继续打造“水利工程师的摇篮”的金字招牌。在职业教育改革与水利行业转型的双重机遇下,学院将持续发挥特色优势,为云南建设“生态文明排头兵”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提供坚实的人才与技术支撑。
(数据截止至2025年3月12日)